华为2012实验室结构平台非金属材料首席专家孙难见博士来校访问并作学术讲座

2025519日,华为2012实验室结构平台非金属材料首席专家孙难见博士应我校化工学院邀请,作了题为“工业界的材料研发分享”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郭旭虹教授主持,我校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随着5G通讯、人工智能、车载通信、消费电子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对非金属材料,尤其是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性能与应用挑战。在此背景下,孙难见博士结合其在杜邦与华为超过20年的产业研发经验,围绕“工业界的材料研发分享”这一主题,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系统阐述了如何在材料科学、工程应用与商业需求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探索材料创新与产业化的新路径。讲座中,孙博士指出,当前材料技术的研发正日益呈现出跨学科、系统集成化的趋势。面对产业现实中复杂问题的不断出现,材料研发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更需要拥有系统性的技术理解和多学科交叉的认知能力。他强调,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不同材料体系和技术领域的融合之中,而理解材料背后的“科学原理”固然重要,能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工程假设、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关键。



孙博士通过若干工业研发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分享了“黑盒子思维”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许多材料问题在早期阶段往往难以通过现有理论完全解释,这种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不同步的现象在研发中.极为常见。在此情况下,研发人员需凭借经验与逻辑建立工程假设,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对原理的推动”,孙博士如是说。他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在面对复杂技术问题时,应勇于提出想法,并敢于在第一线动手,通过观察和实验去捕捉细节,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认知的深度和系统性。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孙博士就现场师生提出的材料性能优化中的成与败、科研能力成长等问题一一作答,分享了自己对青年科研人员能力成长路径的看法。他提倡“认知提升优先于信息收集”,并鼓励大家保持身体健康与开放心态,把科研视为一场长期的“马拉松”。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思维深刻,结合技术实践与产业洞察,帮助在座师生深入理解了材料研发在工业界的现实逻辑与挑战,拓宽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之间互促共生的认知边界。